上世纪九十年代初,一部名为《巧奔妙逃》的经典喜剧电影插曲,大意是一位叫弹棉花的姑娘在唱着歌呼唤自己的心上人。这部电影除了给我留下很深的搞笑印象外,剧中老幺拿着弹棉弓唱歌的一幕,至今仍给我留下许多特别的回忆。
“檀木榔头,杉木梢;金鸡叫,雪花飘”这是那个特定年代,对弹棉匠们手艺的一种诠释,也是人们对他们的劳动最为形象的比喻。弹棉花,实际上指的是弹棉胎,也有弹棉褥(垫被)。弹棉花不仅费力也是个精细活,将棉花去籽后,摆上一个小小的花样,一床棉被就初具雏形了,敲弓的时候要花大力气,而“上线”则是细致的工作,通常要两个人一起才能完成。
听长辈们说,在他们那个年代,有两件家长里短的事儿最让人津津乐道:一是谁买了件的确良衣服;另一个就是谁家的姑娘出嫁,娘家陪了多少床新棉被。在我记忆深处,每年的初冬时节,母亲总要花上两三天的时间来“套被子”。由于母亲的视力不好,所以她每次“套被子”的时候,我都必须守在一旁帮忙穿针引线,然后看着母亲一针一线地把厚实的棉胎缝进一里一外两匹大粗布里,套好一床又一床。套好了被子还要缝枕头,而枕头套通常都是母亲利用她的巧手将碎布一块块拼接而成。那时候所谓的床上用品,也就是被子被单和枕头这三样,归纳起特点来也就七个字:简单、笨重、忒实在。
如今,随时代的变迁,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,我们很多人都不再使用厚重而又实在的棉胎被,更不用说能看到弹棉匠了。即使是现在的农村,也很少有人会像过去那样,辛辛苦苦将收上来的棉花送到弹棉匠那,然后傻呵呵地等上十天半个月,再扛回一床笨重的棉被胎,回家重新套床新被子出来。大家对床品的追求,已经从最初的实惠耐用过渡到现在讲究的功能性、时尚性和舒适、健康、生态、环保等概念性领域了。
从以前使用的棉胎被,到现在的功能型、概念性床上用品,整个变迁的过程也不过短短的几十年!这期间,床上用品的发展速度之惊人,常常让人缓不过神来。这或许就是很多人已经盖上了功能型床品,但还不知道怎么解释“家纺”二字的原因吧。但从这个过程中,通过观察棉胎被和功能性床品之间的差异,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点变迁原因:
一、重量
经弹棉匠弹出来的棉胎被,不仅笨重厚实,而且盖在胸口上,总有让人喘不过气的压抑感。如果是新的棉胎被,一般盖一床就够了,但若盖旧了的棉胎被,由于吸进了空气里的水分,又得不到及时有效的通风晾晒,就会变得阴凉潮湿,往往需要盖两床甚至三床才能保证被窝里足够暖和。这样一来,在两床棉胎被下睡觉有多压抑就可想而知了。而现在提倡使用的蚕丝被、羊毛被,既避免了厚重压抑的缺点,又提高了保暖的功能等。
二、功能概念
说实在的,盖老式的棉胎被,除了保暖功能外,我还真想不出它到底还有什么更特别的用处。相信年龄大点的,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体会:盖棉胎被不仅厚重压抑,往往还因为夜间翻身,致使冷风钻进被窝,很容易冻感冒什么的。因此睡觉前,我们都要做一件事,就是把被子的两边紧紧地压在身体下。现在,由于对被子功能和概念的挖掘创新,被子的填充料不再是单调的棉花,而是改成了鹅绒、鸭绒、驼绒、芦荟羽绒等,甚至还考虑到了人体工程学的概念。
三、款式花型
在棉胎被时代,所谓的床上用品,也就被套、被单、两个枕头,碰到爱干净爱美的人家,充其量就是在枕头上多放两条枕巾,仅此而已。那时候,被套上的花纹多以印染上去的凤凰花纹、鸟类、植物类图案为主,绣花的很少,往往只有家境比较富裕的人家才会有。
到了现在,床品已经从四件套发展到了十几件套,有床盖、盖毯、靠垫、方枕、儿童枕,甚至糖果枕、苹果枕等等,花样之繁多,令人赞叹不已。
四、装饰性
对于老式棉胎被来说,基本上无从谈其装饰性。在那个年代,人们更加注重的是其实用性,追求的基本上就是两个字:暖和。就拿年轻人结婚来说吧,被子作为嫁妆,基本上都是以大红色、胭脂红、玫瑰红、深紫、浅紫这一色系为主,很少会考虑到与新居的颜色搭配,大红大紫总是那个年代表达喜庆的标志。
如今,床上用品不仅在款式花型上更加讲究与居室风格的搭配,在色彩的追求上也越来越注重与居室整体色彩的搭配。例如欧式卷草纹图案床品,就比较适合巴洛克装修风格的居室,而蕾丝花边型床品就比较适合装修清新淡雅的公主房。总之,丰富多彩的床品,不仅可以装饰你的房间,还能“装饰”你的性格。
从棉胎被到多功能被的变迁,表面上看是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,以及生产技术、工艺的高超表现,实际上则是人们追求舒适、健康睡眠、感官享受的集中体现
|